财经要闻:今日财经要闻:42家上市银行人均月薪3.1万元
概要:
1、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财经要闻,近5年年均增速近30%
2、最新财报:42家上市银行人均月薪3.1万元
3、“认房不认贷”助推市场回暖财经要闻,但客户更愿为好房子买单
4、财经要闻我们都正在走向一个拼价格、卷品质、比体验的消费理性时代
1、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财经要闻,近5年年均增速近30%
在近日举行的2023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年)》白皮书显示,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近5年年均增速近30%财经要闻。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我国算力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
概要:
1、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财经要闻,近5年年均增速近30%
2、最新财报:42家上市银行人均月薪3.1万元
3、“认房不认贷”助推市场回暖财经要闻,但客户更愿为好房子买单
4、财经要闻我们都正在走向一个拼价格、卷品质、比体验的消费理性时代
1、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财经要闻,近5年年均增速近30%
在近日举行的2023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年)》白皮书显示,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近5年年均增速近30%财经要闻。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我国算力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财经要闻。
据测算,在算力方面,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增长财经要闻。加快算力建设,可以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实现对经济发展效能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2、最新财报:42家上市银行人均月薪3.1万元
降薪、裁员……成为202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财报透露出的两个关键词财经要闻。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42家上市银行的员工总数虽然突破了250万人大关,但同比增幅仅为1%财经要闻。“大块头”银行们还在裁员,其中,工商银行一年之内少了9000余人。
从人均薪酬来看,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降薪的上市银行范围在扩大、降薪幅度在加深;二是仅有少量原本人均薪酬较低的城商行、农商行在涨薪,但涨幅与往年相比也较小财经要闻。
其中,招商银行虽依旧位列薪酬榜第一位,但人均月薪5.36万元,同比下降2.44%,而在2021年上半年,招商银行曾一度人均薪酬5.8万元财经要闻。
近两年的人均薪酬“黑马”江苏银行以5.11万元的人均月收入排名第二,人均薪酬同比大幅下降了10.42%财经要闻。
曾一度和招商银行包揽人均月薪排行榜前两位的平安银行也降薪了,其上半年人均薪酬25.64万元,相当于月薪4.27万元,2021年上半年其曾达到人均月度薪酬5.3万元,也就是说,两年时间里,平安银行员工每月少拿了1万元财经要闻。
国有行的薪酬保持一如既往的稳定,今年上半年人均薪酬普遍在2.4万-2.8万之间,同比增长在2.4%-2.7%财经要闻。
总体来看,42家上市银行人均半年薪酬约为18.59万元,相当于人均月薪3.1万元,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财经要闻。
-澳洲168-
3、“认房不认贷”助推市场回暖财经要闻,但客户更愿为好房子买单
2023年9月1日晚,北京“认房不认贷”新政一出,市场上传来了“多个新房楼盘售楼处连夜涨价、客户连夜排队买房”的消息财经要闻。但据现场走访,看房人数和成交量确实有所提升,但不是每个楼盘都很“抢手”。
多位房产中介表示,现在大部分的新房购房者是改善型客户,他们需要卖掉手中的二手房来获取资金,而他们的买家有可能是首次购房的刚需型客户财经要闻。因此,如果刚需客户不出手,整个循环就无法运作起来。
根据北京链家中介数据,以往二手房的挂牌价和成交价之间的差额在3%—5%,预计这个数值不会有太大变动财经要闻。但成交量确实有大幅提升。
新政出台前,根据北京链家数据,周末全市成交量最多达到350单,而9月2日单天的成交量就在600单左右财经要闻。上一次如此高的成交量还要追溯到2023年2月份的“小阳春”期间,那时周末两天的成交量在1400单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依据客户的反馈,多位中介均表示,未来的房价会更加分化,客户会为更好的品质买单财经要闻。他们普遍认为,老、破、小的房子会逐渐贬值,客户会更加青睐品质高、周边设施齐全的房子,这类房子涨价的空间也更大。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一线城市中,分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的分化,市场总体成交量提升;二是北京、上海效果会体现得更为明显,他们的潜在改善购房群体量更大财经要闻。但这类群体可能会因为心态变化,提高卖房价格、降低成交速度。
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教授指出,未来住房的消费品属性将持续增强,即必须满足居民家庭对高质量居住生活的需要,甚至是差异性、个性化的需要财经要闻。
他同时指出,还需要尽快将贷款利率下调等政策落到实处,甚至进一步强化针对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税费等优惠政策,打通整个住房梯级消费链条财经要闻。
空白研究院创始人杨现领也认为,一线城市已经进入二手房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对价格信号更加敏感财经要闻。未来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组合政策措施降低新房市场风险,如降低房贷利率、延长住房产权、房贷利息抵税等等。
4、财经要闻我们都正在走向一个拼价格、卷品质、比体验的消费理性时代
一份最新财报,揭示了一个清醒的现实,不是人们不消费了,而是消费平替了财经要闻。
今年一季度,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长58%,已经很夸张了,没想到二季度营收增速直接冲上了66%财经要闻。
这家打法给传统电商平台带来的亿点点震撼,已经不是秘密财经要闻。
马云回国,说未来的机会在淘宝,然后淘宝开启了百亿补贴;刘强东回国,说低价才是唯一的武器,然后京东也上了百亿补贴财经要闻。
比亚迪在汽车界也有指标意义,二季度也赚麻了,销量继续一骑绝尘,营收暴增67%,毛利率甚至超过了特斯拉财经要闻。
但更为广泛的价格厮杀,已经外溢到许多行业财经要闻。
咖啡和奶茶纷纷"蜜雪冰城化"财经要闻,连中高端的喜茶和奈雪的茶也加入"9.9"元折扣潮;曾经服务中产白领的餐饮品牌纷纷下探十几元甚至几元的市场;蜜雪冰城卖起了几块钱的炸串,海底捞把服务做到了夜市……
用一个词来总结2023年,那很可能是消费清醒财经要闻。
人们纷纷悟了:不买立省100%,如果一定要买,超过9.9都要再想想财经要闻。
当经济周期的转变,叠加社会婚恋观念的转变,今年的消费清醒,可能是未来长期新趋势的开始财经要闻。
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我们都正在走向一个拼价格、卷品质、比体验的消费理性时代财经要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曾经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促消费政策的出发点是帮助居民节约开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买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财经要闻。”
过去十多年的那种单纯通过烧钱带来夸张和铺陈的营销冲击消费者心智的玩法可能玩不通了财经要闻。
对照日本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新时代下崭新的机遇财经要闻。
比如,符合健康化消费潮流的行业长期受益财经要闻。加入草本成分的酒、采用健康原料和比例的调味料、保健品都有机会。
又比如,符合便捷化消费潮流的行业长期受益财经要闻。速冻食品、预制菜与外卖、在线购物、在线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
以及,符合老龄化、少子化和东方潮流的消费品都有长期发展的机会财经要闻。
大环境变了,每一个财富阶层都该学会调整预期了财经要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